找到相关内容5027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问:参禅打坐,不修慈悲心是否证不了空性?

    修空性和修慈悲是两部分内容。在佛法修行中,不同学人会各有侧重。圣者由体证空性完成个人解脱,而菩萨行者则须空性与慈悲的修行并进。 若想究竟圆满空性和慈悲的修行,两者是不可偏废的。因为圆满的慈悲须以体悟空性为基础,否则,慈悲心必是有限的。同样,空性的究竟证得,也离不开慈悲的修行,故《法华经》云:“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”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85777878.html
  • 问:《道次第论》怎么解释?

    这是一部论的名称,全称是《菩提道次第论》,是十四世纪西藏高僧宗喀巴大师所造,包括《广论》和《略论》两部。菩提道也就是成佛之道、觉悟之道,这条道路应当怎么走呢?这就是次第所要讲的,初学佛时应如何入手修行,然后,如何从人天乘至声乘进而菩萨乘,其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讲述得非常清楚;论指的是论典。也就是说,这是一部讨论成佛次第的论典。其次第依道前基础、人天乘、乘、菩萨道。要领有出离心、菩提心、性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94477918.html
  • 问:天台宗把“惑”分成了哪几种?

    天台宗把“惑”分成了:见思惑、尘沙惑、无明惑。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,如身见边见等五不正见是,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,如贪嗔痴慢疑等五烦恼是,缘觉行人若断了此二惑,即能证得阿罗汉果,出离三界;尘沙惑是菩萨的惑,菩萨化度众生,如果不通达如尘如沙的无量法门,则不能完成教化众生的事业,故名尘沙惑;无明惑系根本无明,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,断尽即成佛。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25878056.html
  • 问:小乘和大乘的区别

    观念很浓的人,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,称为的小乘;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,便是菩萨大乘。 事实上,佛法共分五乘:人乘、天乘、乘、独觉乘、菩萨乘。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,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,综合五戒十善,称人天道;是由于听法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,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,综合独觉,称为解脱道;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,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43078148.html
  • 佛教小乘

    立誓、守誓的修习者还是值得称赞的。因在一部分戒律就包含了立誓、守誓的内容。同样,誓言是检查修习者身、语、意三者规范的尺度。谁能守住严格的八誓,谁得到的益处就越大。  小乘有声乘和独觉乘。  “”一词,藏语作“念脱”,来源于两个词根:“念”藏语含义是“听”;“脱”藏语的含义是“听见”。乘包括所有从佛陀或从其他佛法大师处听得佛陀都法的徒众;包括那些由于聆听教诲而获其所求,具菩提者。以上信徒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3249957.html
  • 成佛之道》与《广论》之比较

    法时,就依声,而不用大乘来讲人天或法门。在禅法方面,导师是依照《阿含经》的七依定,从初禅讲到无色界的第三个阶段,接下来还提醒:非想非非想的定力太深,使心反而暗昧。所以,在三乘的行中,《广论》是依大乘瑜伽行门的禅修方法来说法,而导师则是依照《阿含》来说法,从这点来看,导师的呈现比较客观。   在大乘中,禅观修行有两轨:第一、本诸龙树中观、承继《阿含》的中观行。龙树在《大智...

    性广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2288632.html
  • 赵朴初答:为什么一部分佛教徒要出家?

    能令人断除见惑(我见、常见、断见等错误见解)和思惑(对世间事物而起的贪嗔痴等迷情),证得涅槃,叫做乘。""是言教的意思,听闻佛的言教,悟四谛之理而得到解脱的人叫做。在没有...

    赵朴初

    佛教常识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21541910725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法中时常提到“毕竟空”,是何意义?

    六度不可得、不得、不得独觉、不得菩萨、不得如来,何以故?于菩提道中,一切法皆不可得故。”   大般若经云:“虽然圆满一切佛法,而于诸法,无执无取,以一切法自性空故。”   大般若经云:“诸法毕竟不可得,性非有故,既然非有,(梵语sravaka)、缘觉(梵语pratyeka-buddha)、菩萨(梵语bodhisattva)、如来(梵语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415212200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做人心好就好了,又何必学佛呢?

     再深入的探究一番,做人果然心地好也是好,做天人心地也是好,做(梵语sravaka)心地也是好,做缘觉(梵语pratyeka-buddha)心地也是好,做菩萨(梵语bodhisattva)心地也是好,做佛(梵语buddha)心地也是好,同样都是好,但是境界有高低深浅,不能一概而论,这里我们要表明的是,学佛的境界高于一切人、天、、缘觉、菩萨之心,所以,为了更上一层楼的境界,做人的标准还不够,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9535412328.html
  • 性具善恶

    一切凡圣的性,无差别。性,理性,性体,本性,在凡不减,在圣不增。具足一切法,善恶染净等等,统统具足。转凡成圣,就是把自性中善的一面发挥出来,由六凡的人天小善,缘觉的中善,菩萨的大善,到佛的至善。至善,又名纯善,即自性三宝,觉而不迷,正而不邪,净而不染。唯佛一人,将此至善彻底彰显。九法界众生对善的开发程度不同,善恶层次不一。六凡的善,放在九法界仍是恶。缘觉的善,放在菩萨界仍是恶。菩萨...

    月悟法师

    善恶|心性|自性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3/14213021384.html